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学术会议

The 15th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Neuroscience Society
(CNS 2022)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学术会议
The 15th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Neuroscience Society (CNS 2022)
11月27日-29日  线上
Nov.27th-29th Virtual Conference

11月27日-29日   线上

Nov.27th-29th Virtual Conference

大会报告



Special Plenary Lecture

Speaker:

陈宜张
海军军医大学

Time:

Nov.27, 2022 08:40-09:15  主会场G201-202/G203

Title:

Neuronomodulation of excitable neuron

陈宜张,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军医科会生理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神经科学杂志》常务主编、《生理学报》副主编、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大学脑与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浙大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Neuroscience Bulletin》名誉顾问。主要从事神经生理及神经内分泌领域的研究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多项奖励、被总后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荣誉称号。


TCCI Plenary Lecture

Speaker:

骆清铭
海南大学

Time:

Nov.27, 2022 14:00-14:50  主会场G201-202/G203

Title:

Brain-wide Positioning System for Brainsmatics

骆清铭,生物影像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海南大学校长、海南省科协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曾当选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IAMBE)、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美国光学学会(Optica)和中国光学学会(COS) Fellow。 

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医学光子学和生物影像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率领团队发明的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Micro-Optical Sectioning Tomography)系列技术成为“全脑定位系统”(Brain-wide Positioning System)的重要手段,创建了“亚微米体素分辨率的小鼠全脑高分辨三维图谱”,并“首次展示了小鼠全脑中单个轴突的远程追踪”。他在光学分子成像、激光散斑成像(LSI)及其与光学本征信号成像(ISI)的结合、荧光扩散光学层析成像(fDOT)与微型CT结合的双模态小动物成像、以及近红外(NIR)光学功能成像等方面也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骆清铭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以第一完成人,其研究成果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和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2021),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1年)。 


HT Chang Memorial Lecture

Speaker:

毕国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Time:

Nov.29, 2022 08:15-09:00  主会场G201-202/G203

Title:

Exploring the multiscale complexity in the brai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双聘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物理学博士,曾任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神经可塑性机制和原理,其关于神经放电时间依赖的突触可塑性(STDP)的发现及其信号机制和计算规则的研究在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期工作致力于发展与应用显微成像新方法探索神经系统的多尺度复杂结构与功能,包括冷冻光电关联成像实现突触超微结构和分子组织构架的精细解析,以及超高通量同步飞扫三维荧光显微(VISoR)实现猕猴全脑介观图谱的高效绘制。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以及神经科学领域生涯影响力顶尖科学家。


NeuroXess Plenary Lecture

Speaker:

时松海
清华大学

Time:

Nov.28, 2022 08:15-09:15  主会场G201-202/G203

Title:

Assembly and Operation of the Neocortex

时松海教授,神经生物学家,1996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2001年获得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遗传学与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01-200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后工作,2006-2019年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及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教授。2019年全职加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时松海教授长期从事哺乳动物大脑发育和功能研究,其研究团队运用神经生物学(如电生理和成像)、遗传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等方法研究大脑的有序组装和有效运行机制,主要集中于活体神经干细胞的调控、神经细胞的产生分化、神经环路的精准组装和运行以及动物行为的神经基础;同时致力于与神经发育相关的重大疾病如小脑症和自闭症的致病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曾获美国科学杂志全球青年生命科学家大奖、美国Blavatnik青年科学家奖、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学者奖、北京市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中国脑科学研究中心(北京)杰出学者等荣誉。


Plenary Lecture

Speaker:

刘芳
多伦多大学

Time:

Nov.27, 2022 14:50-15:35 主会场G201-202/G203

Title:

Identifying novel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targets for depression

多伦多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 神经科学和临床转化部门主任,Tapscott精神分裂症研究讲座教授,成瘾与精神卫生中心资深研究员,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精神神经性疾病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在 Nature, Cell, Nature Medicine, Neuron, JCI 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主持多项国家级和专项基金科研课题首次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和离子通道受体间可通过直接蛋白偶联方式实现其功能调节作用,为相关药物开发提供了新靶点;开发了多种小分子/肽类药物已分别在抑郁症,成瘾性疾病,精神分裂症,中风, 多发性硬化,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整体动物模型中显示治疗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开发价值。


CST Plenary Lecture

Speaker:

王晓群
北京师范大学

Time:

Nov.29 2022 13:45-14:30  主会场G201-202/G203

Title: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diversity during cortical development

神经干细胞与发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神生物学与心理学教研室主任,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 主要研究兴趣为神经干细胞与脑的发育、衰老与演化。他在大脑皮层以及海马等重要脑区域发育的细胞与分子调控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了脑功能进化的分子与细胞基础。近期工作致力于发展与生物信息学结合,应用神经网络以及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技术,探索神经系统的细胞复杂结构与分子调控的多样性。曾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2015), 干细胞创新奖(2018),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9),中科院“优秀导师奖”(2018,2019,2020),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20), 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奖章-振翅奖(2020),北脑学者(2020)等荣誉称号,其研究成果曾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0年)。

大会秘书处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肇嘉浜路789号均瑶国际广场8楼E3(200032)

学术报告:傅 璐,fulu@cns.org.cn,021-64081035 
注册交费:杨丽丽,treasurer@cns.org.cn,021-64081050 
评奖事项:张继慧,zhangjihui@cns.org.cn,021-64081037 
网站系统:王娜娜,wangnana@cns.org.cn,021-64081036 
参展事宜:任 飞,renfei@cns.org.cn,021-64081050 
预定住宿:王 斌,13381695656, annualmeeting@163.com

官方学会微信

官方科普微信

Copyright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版权所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