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

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 一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在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指导下,在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第五届理事会和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加快转变服务 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走过了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繁荣发展的一年。

一、加强学术交流, 推动科技文化 繁荣发展

培根曾这样评价:“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正是学术交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我学会生存和发展的 根本。因此,我学会在学术交流方面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促进了知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为实现科技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 打造品牌学术交流会议

一年来我学会开拓创新,继往开来,不断摸索研究,总结改进,力争打造具有学会特色的品牌学术会议。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我学会自2000年开创了海内外神经科学家研讨会(Symposium for Chinese Neuroscientists Worldwide)。14年来,SCNW一直坚持两年一次,一路成功走过了合肥(2000年)、成都(2002年)、广州(2004年)、昆明(2006年)、长沙(2008年)、南昌(2010)。

今年6月26日,第七届海内外华人神经科学家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建国饭店拉开帷幕。此会议一直沿用美国Gordon会议的模式,会议报告人必须是独立的实验室负责人或principal investigator(PI)。大部分会议报告人将由组委会邀请,少部分则从自由申请者中择优选出。会议共分为Drug dependence and psychiatry diseases,Neural development,Pain等八个专题。每个专题由2名主持人,负责召集该专题的国内外PI做报告,最后会议学术委员会再审查确定会议日程。严格把握大会报告的品质,以利于科学家在高品质的学术氛围中迸发学术思想。会议邀请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王路阳教授,美国佐治亚州健康科学大学熊文成教授等5位知名专家做大会主席。美国佐治亚州健康科学大学梅林教授,德克萨斯大学陆新云教授等49位海内外著名的神经科学家做大会报告。会议规模近300人,收录摘要125篇。

此会议由我学会创立,一直继承发扬其优秀传统,今年我学会申请到中国科协学术交流重点活动项目,在其支持下,现已独具风格,成长为我学会的小型高端的品牌国际学术会议。

2. 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是科技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形式,是科技工作者获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和新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其融入科学家共同体并得到同行认可的重要纽带。因此,我学会携手专业分会从多个专题共同组织筹办各色各样的学术会议,极力地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传播。

2012年,我学会及分会共主办了8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其中50%(即4次)为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体现了我学会步入国际化的趋势。详细情况如下:

会议名称 地点 性质 规模 收录论文
2012国际突触传递及可塑性学术研讨会 重庆 国际学术会议 300人 80篇
国际神经科学前沿论坛 南通 国际学术会议 150人 0篇
小脑基础和临床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杭州 国际学术会议 200人 40篇
第七届海内外华人神经科学家研讨会 西安 国际学术会议 300人 180篇
“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2012年度总结会 深圳 国内学术会议 150人 78篇
第二届脑成像与神经科学技术会议 南京 国内学术会议 300人 50篇
2012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创伤与修复大会 西安 国内学术会议 500人 445篇
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九届学术会议 杭州 国内学术会议 500人 39篇

3. 创建在线学术交流平台

为了达到学术信息的快速流动和资源共享,利用现代化网络即时传播信息的优势,我学会申请到中国科协在线学术交流项目。借此项目之际,我们改变传统的学术交流形式,实现机制创新,对学会的网站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在学会网站上开设“神经科学转化医学交流平台”进行在线学术交流。充分地发挥了现代网络及时、灵活、互动的优势。它包括简介,新闻动态,交流探讨,会议直播,友情链接共五大版块。同时设立专题性的讨论,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将小型专题会议的视频和精彩幻灯分类上传网站,以便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弥补学术会议上时间紧缺,机会少的缺陷。为此,第七届海内外华人神经科学家研讨会第一次尝试在线交流方式,前期发布会议通知等资料,会后将会议视频上传网站,开通网站互动环节,进行在线交流。以便达到学术上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场面,营造公平开放的学术氛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各地区学会和会员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二、健全组织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不断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浪潮中 勇立潮头,响应中国科协八大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我学会总体谋划,周密部署,创新驱动,立足 本职,申请到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项目——民主办会,服务会员。于2012年3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12月8日在苏州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为学会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1. 提高学会的民主化

为了有利于会员行使选举权,提高会员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我学会积极探索民主选举制度,研究差额选举的具体实施方案,争取在下一届换届时实行理事、常务理事以及学会领导人差额选举制度。有利于健全民主生活,发扬学会民主,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并且也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会员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有助于从制度上切实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推进学会民主化进程。

明确了理事和常务理事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实行责任追究,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理事不理事的问题,真正做到理事有责、有权而不是花瓶。其次,规范理事和常务理事届中调整,及时调整不称职的理事、更换因人事变更需要调整的单位理事,增补本行业、本学科的杰出专家。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考虑到年龄、学术成就、地域等因素,会上提名了6位增补常务理事候选人。以上六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超过2/3,符合规定,正式增补为我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此结果已经在学会简报中公布给全体会员。

2. 加强分会管理

以此次换届为契机,明确分支机构与总会的关系,进一步确认分支机构的功能,同时也制定了工作委员会以及分会负责人的换届改选的条件。为了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组织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应从本届副理事长中提名,真正立足本会的根本,为学会今后的发展壮大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3. 增强会员服务

首先,我学会网站会员登录和注册系统实行全面改版,增加了会员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建立会员双向沟通渠道,设立了会员调查问卷,了解会员需求,及时反映会员情况,调整学会工作方向。

三、完善服务能力,创建“科技之家”

学会不仅仅在学术交流,组织建设上有所作为,为了真正当好引导科技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1. 探索与企业的合作

为促进本土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我学会与葛兰素史可(GSK)中国研发中心签订协议,充分发挥专家的优势,为其评审一年一度的“葛兰素史克科学创新日”活动——“明日之星”奖,以表彰中国及新加坡地区的科学家们对生命科学及相关技术发展的突出贡献。今年,我学会于2012年10月9日,召开了GSK明日之星评审会,充分考虑学生才能和基础临床的比例等因素,评选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李宏福,浙江大学医学院李可心等15名优秀的青年学生获此殊荣。

为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使最新前沿成果能够在学会的年会中发布,与大家共享交流,我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经过慎重考虑,有意与ISN、Wiley-Blackwell、JNC合作,在全国学术年会上设立一个相关讲座,对杰出的中国神经科学家进行资助,提高神经科学工作者的热情。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该提议得到参会常务理事的一致认同,并由常务理事根据ISN-Wiley-Blackwell-JNC-International Lectureships的选拔标准推荐该讲座候选人。

我学会于2012年12月21日,邀请了西安杨森副总裁谷里虹博士在会员日活动上为大家做精彩的报告,报告主题为“温馨的家-望”子“成龙”,讲述新药的开发与社会责任。不仅仅让会员感受企业文化,为其今后就业提供参考,而且还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企业理念,让我们重新认识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使命。这是我们与企业合作的第一步,利于我们今后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合作。让企业也融入到我学会的大家庭中,共同为神经科学事业做贡献。

2. 不断推进国际合作

学会近年的重点就是加快我学会的国际化进程,为此,我们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和工作。我学会今年申请到亚太神经科学联会2015年会的在华承办权。相应的,我学会的理事长段树民院士也当选为亚太神经科学联会2015年会的大会主席。今年亚太神经科学联会资助优秀学生参加其2013年会。经评审,我学会推荐5名学生作为候选人,其中4名学生获得此资助。

为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在欧洲的国际影响力,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我学会同意与FENS合作,对亚洲和欧洲的青年神经科学工作者给予一定支持。经讨论,一致同意在我学会的2013年全国学术年会上向全体会员发布该信息,由青年工作委员会负责从学会会员中选出优秀的青年学者给予资助。

2012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真正保持锐意创新的良好状态,改变学术交流形式,提升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品质;改革创新机制,标本兼治,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吸引企业加入我们的医学行列中,打开国际市场,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创建温馨和谐的学术大家庭。

2013年工作计划

1. 全面组织2013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会议;

2. 做好张香桐基金会2013年度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神经科学优秀研究生论文奖的评选活动和颁奖活动;

3. 继续与企业合作,做好赛诺菲-安万特优秀学者,赛诺菲-安万特优秀会议论文奖,Olympus Travel Fellowship的评选活动和组织活动。探索其他合作方式;

4.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学会的国际化进程;

5. 探索科普工作、社会服务的切入点,提升学会社会公信力;

6. 加强基础和临床结合,配合分会做好各项组织活动等;

7. 积极承担中国科协的各种项目。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2012年11月13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