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学术交流,举办品牌学术会议
1、2015 FAONS and CNS Conference
第六届亚大神经科学联合会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于2015年9月20日-23日在浙江乌镇召开。值此学会二十周年之际,二十年的辛勤努力,二十年的上下求索,我学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年会规模日益壮大:3131名参会代表,9个会场,255个口头报告,6个卫星会议,44个小型研讨会,818个墙报展示,75个展位。学术质量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邀请到诺贝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做大会报告,组织了JNS-CNS,ISN,FAONS Symposium等国际研讨会13个。会议活动越来越丰富:现场评奖,3个临床卫星会议,首届海峡两岸研讨会,分子细胞认知学会亚洲分会会议,神经科学展望座谈会。组织水平越来越高:全英文网站和分类注册系统,电子现场签到,会议手册设计,会议手机APP等。自1995年学会成立以来,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二十年一路走来,该年会已成为我学会学术交流、学科交叉、国际合作、科技奖励、自主经营的重要展现平台,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的骄傲和品牌。
2、各分会重要学术活动
除学会年会外,学会下设的16个专业分会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等活动,也是学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感觉运动分会:
5月24-25日,张玉秋教授牵头在复旦大学举办博士生论坛,来自分会委员实验室(上海和国内多所大学)的百余名博士生参加了论坛,并邀请了学组多名专家和学者担任评审。11月7-8日,“华东疼痛论坛”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分会组织1场青年学术报告会。11月8-10日,The 6th Asian Pain Symposium在苏州召开,参会人数300人。11月27-29日,首届中国东西部抗癌痛国际会议在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举行,分会主要骨干参加了会议组织工作,该会议得到在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主席Rolf-Detlef Treede教授、杨雄里院士等的亲切支持,多名分会委员在会上做了大会报告。
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
6月25-27日,在山西太原召开了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250余篇,参会代表500余人。本次大会无论是大会特邀报告还是学术论坛,内容丰富多彩,有大会特邀演讲,大会论文交流,8个专题论坛包括精神分裂症论坛、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生物学机制论坛、双相障碍治疗指南论坛、焦虑障碍论坛,睡眠障碍论坛,抑郁症治疗机制的新认识论坛,强迫症论坛和博士论坛,每个论坛就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了深入的交流,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离子通道与受体分会:
由离子通道与受体专业委员会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主办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要新型膜离子通道门控和调节机制的结构基础》项目的中期总结报告会,于2015年7月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101会议室召开。参与了2015年6月26至30号在在四川泸州举行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离子通道大会“The 5th International Ion Channel Conference”。
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
该分会在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于9月20日主办了3个专题讨论会,就神经损伤基础研究、神经创伤的临床治疗研究以及神经损伤后意识障碍病的研究方面,邀请了国内外15名知名教授做专题报告与学术讨论。组织专家撰写了《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初稿。
神经外科学基础与临床分会: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跟踪国家“脑研究计划”,组织神经科学专家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大医学院附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单位,介绍“国家神经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科研工作,为我国脑重大疾病研究献言献策。邀请施一公、蒲慕名院士团队来天坛医院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研究。2015年完成《神经外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编写,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段树民院士担任顾问,赵继宗院士、周良辅院士和周定标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国内五十位神经外科各领域的医师负责各分报告撰写。
神经影像学分会:
第8期“静息态脑成像原理、方法与应用”培训班于1月19-23日在杭州举办,30名学员。Python在认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技术培训班于7月18-19日在杭州举办,20人参加培训。第一届ASL Perfusion MRI培训班,2015年11月27-30日,杭州,30人。
突触可塑性分会:
6月29-30日在南京东南大学主办了“2015脑卒中机制及康复治疗国际研讨会”,邀请加拿大王玉田院士等8位报告人,参会规模60人左右;于12月11-12日在南京东南大学主办“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双边学术交流会”,参会人员包括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及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领域教授,规模30人左右。
二、承接政府职能,开展科技奖励
1、委托评奖
张香桐基金会遵循张香桐先生尽力帮助我国神经科学发展的遗愿设立,基金会设立“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和“张香桐神经科学优秀研究生论文奖”,每两年评审一次。自2009年起,受张香桐基金会的委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开始组织其设立的两个奖项的发布、评审、颁奖等事宜。2015年共有青年科学家奖申请者6位,优秀研究生论文奖申请者34位,体现了我学会近年来强大的凝聚力和社会公信力。3月27日,在湖北恩施召开了2015年度张香桐基金会评审会,25位评审专家以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主要标准,同时也考虑到年龄因素,对所有申请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和充分的讨论,最终评选出2名2015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员和复旦大学杨振纲教授,8名2015张香桐神经科学优秀研究生论文奖。
2、企业联合设奖
2015年,在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的领导下,我学会主动与赛诺菲、奥林巴斯有限公司筹资设立奖项,在年会上分别设立了赛诺菲优秀墙报奖和Olympus Travel award。今年,共收到60位申请者,分别为39位申请奥林巴斯travel award奖的申请者和21位赛诺菲优秀墙报奖,人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为此学会8月2日在上海组织了初审会,选举出20名候选人分别进入现场评选阶段。9月22日,在乌镇年会上组织了14位专家对墙报进行现场评选,最终评选出2名Olympus Travel Award和14名赛诺菲优秀墙报奖。
3、国际组织联合设奖
学会的国际化注定了学会科技设奖的国际化。我学会积极与国际组织合作设奖,今年在乌镇年会上设立了Travel Award,日本三个名额,斯里兰卡三个名额。日本神经科学学会也资助我学会评选出的优秀学生参加其年会并给与资助。通过双边合作鼓励更多的青年优秀学生能够走出去,到国际舞台上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为我国的神经科学做出贡献。
三、加强国际合作,申请国际会议
1、日本神经科学会(JNS):在双方年会上组织小型研讨会,申请Travel Fellowship。
2、欧洲神经科学联盟(FENS):相互资助优秀学生出国培训项目(FENS-CNS Young Researchers Exchange Support Programme)。
3、申请2019 IBRO World Congress在华召开。
四、探索学会社会职能,创新社会服务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癌症疼痛综合救助示范项目
在学会成功执行了2013、2014年民政部社会服务示范项目的基础上,针对本项目,学会成立了由全国百余名疼痛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依托理事单位的医疗机构,多次深入基层医疗单位,全面掌握了基层医患需求。本项目选择了具有代表性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服务合作目标区域,与当地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实地考察和进行服务合作事项意见交流。对当地肿瘤患者进行义诊、远程医疗、发放救济性药品、开展患者及家属宣教工作、为贫困患者进行免费神经阻滞;为更好的规范当地癌痛诊治,开展医务人员的癌痛规范治疗培训且发放在线学习资料;为实现癌痛的规范化诊治、系统化管理服务,在当地建立民政部癌痛救助站,给当地癌痛患者提供一个健康咨询、诊疗救助、有效控制癌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智能化服务平台。项目实际直接服务总人数为5619人次,占预期服务人数112%,得到了西部受益患者的好评。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民政部门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本项目,对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并有可能持续为项目设置的救助站提供支持和协助。
在项目过程中,项目组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及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对项目活动进行预告、宣传和报道。截止目前,全国各类媒体共发布项目相关报道30余次,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文汇报、新闻晨报、北方新报、延安电视台、定西电视台、呼和浩特电视台、崇明电视台、崇明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网站、定西市卫计委网站等诸多全国和地方媒体。
本项目充分落实了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财政部、民政部联合下发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使需要癌痛救助的患者充分感受到了社会服务的温暖。本项目在当地卫生和民政部门的见证下,设置了项目西部服务点,并联合当地医疗机构,开展了东西部合作抗癌痛计划,得到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对今后更有效的落实癌痛患者救助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五、深化改革,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1、会员发展,完成换届
值此换届之际,为了壮大学会的队伍,增加会员人数,学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通过换届方案,即理事候选人分配名额根据会员人数而定,理事候选人名额不超过会员人数的5%,会员人数越多,理事候选人的名额即越多。将理事候选人规模与其地方会员人数直接挂钩,刺激各位理事的参与度,同时体现民主意愿。9月,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等额选举,产生我学会第六届理事,理事成员132位,其中常务理事41位,段树民院士为学会理事长,陈生弟教授等9位学会副理事长,何成教授为秘书长。为了实现提高会费缴纳率,开展对会员重新登记工作,在网站上设立重新登记、交费通道,会费缴纳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完善在线入会系统,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在线缴纳会员费,开通支付宝缴费通道,方便会员的同时也便于管理员后台管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建立理事会淘汰制度
以换届为契机,明确理事和常务理事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理事动态管理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理事不理事的问题,真正做到理事有责、有权而不是花瓶。如此次换届,换届前告知各位理事候选人的权利与义务。在学会组织的活动如年会或者实施学会各项重大决定征求各位理事的意见时,建立一个反馈表或者考评表,记录理事和常务理事的反馈和(常务)理事会出勤率,对从不参加投票的理事或常务理事视为取消其理事资格。此次换届去掉了17位不积极的理事。同时,为了活跃理事会,为理事会增加新鲜血液,学会还规定理事不能连任三届,规范理事和常务理事届中调整,及时调整不称职的理事、更换因人事变更需要调整的单位理事,增补本行业、本学科的杰出专家。这样建立了理事会动态管理制度和理事淘汰制度,既保证理事会的活力,又保证其规范和民主。同时大大调动了理事的积极性,真正为学会做出贡献。
3、分支机构财务集中管理试行
为了保证分支机构收费正规化,禁止私自设立“小金库”等违规行为,学会开展了分支机构的财务集中管理。目前我学会共有19个分支机构,若全部统一管理,只怕问题较多并且人手不够,因此今年挑选出2个活动较活跃的分会,即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和神经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为试点,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为此,学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增加一名财务工作人员,管理学会的财务工作。目前这两个分会的财务集中到学会管理,按照学会的财务制度进行操作,执行《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
六、科普活动
1、5月18日,响应全国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号召,在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开展了实验室对中学生开放日活动。来自上海向明初级中学的同学们,通过参观人体科学馆、聆听医生讲述学医从医感悟、了解传统医学针刺镇痛等活动,感受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魅力,师生反响热烈。
2、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举办“科技开放活动周”主题活动,开展了与知名企业亚宝药业集团重点实验室的交流活动,探索校企合作的可能途径;并面向在校大学生进行实验室开放,培养青年学生的科研活动爱好与兴趣,参会人员70余人。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2016.1.15